|
酒局說吃“魚”發(fā)表時間:2024-06-25 17:45 文/馮健人 酒局說吃“魚”,誰都不稀奇。眾所周知的民間傳統(tǒng)老習(xí)俗,那是“無魚不成宴,無酒不成席。” 首先,在過年的時候吃魚,表示“年年有余”,表達了人們對生活富足的向往;其次有頭有尾,在過年的時候吃魚,也表達了人們對“有頭有尾”的向往,希望來年也能夠吉祥如意;第三是盈余。魚的諧音是“余”,意味著“盈余”,即人們希望來年的生活會更加美好。 既然說到酒局吃魚,這不得不老僧常談一下吃魚的文化,說這魚頭、魚尾酒就有它的七十二般變化。據(jù)經(jīng)常參加酒局的有心人統(tǒng)計,特別講究與魚有關(guān)的酒,最多能讓人喝108杯魚酒。 酒桌上有一條魚,代表著主人的良苦用心;酒桌上一壺酒,代表著雙方的友好和情誼。正所謂“鮮魚美酒一相逢,情深義厚步步升”。 魚一上桌,放開大喝。眾人興奮,氣氛歡樂。這開啟魚頭酒的基礎(chǔ)是“頭三尾四,背五腹六”。服務(wù)員端魚上來,魚頭對著誰,那三杯是免不了的,魚尾對著的那位客人理所當(dāng)然也是要跟進四杯了。 到底這些講究是緣何而來的呢?要么說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、源遠流長呢。 坊間有傳,說的是康熙微服私訪在一小鎮(zhèn)吃酒,店小二無意把魚盤放上,魚頭恰巧正對著康熙爺。這康熙可是馬上要當(dāng)皇帝,擒鰲拜、平三藩、收臺灣,文治武功,見此情景臉色立刻不對了。他特別講究這些,因為被魚頭對著在當(dāng)年不是個非常吉利的兆頭。 若要問為啥?別急。只因為魚的形狀像個弓箭的箭矢。康熙心想:你這不是對著我放射暗箭嗎?箭鋒所指可是性命難逃啊——說話不及,康熙馬上就要來氣,龍顏震怒,可是別克汽車的品牌——君威??! 了不得的大事就要發(fā)生,千鈞一發(fā),關(guān)鍵時刻,隨行一人趕忙勸解:“爺啊——我來解個字吧?” 先就單說這個“魚”,刀子頭,田字身,火字尾,為什么是火字尾?因為以前的魚字下面是四個點。有刀槍,說明文韜武略,有田地說明有黎民百姓,有火說明是能工巧匠,三者全都具備,且都指向陛下一人,這可是百年不遇的大吉大利啊。 聽聽吧,這人世間的任何事物,都要有正能量的解釋和暗示,那就能夠撥亂反正、扭轉(zhuǎn)乾坤,朝好的方面發(fā)展,這就叫“羅森塔爾效應(yīng)”??滴跻宦犨@個解釋,若有所悟,似乎很有道理,于是也就默認不語了。從此以后,凡遇酒局就有了這喝魚頭酒的說法和習(xí)慣。 每逢一個酒局,當(dāng)喝完了魚頭酒后,魚頭朝向貴賓或主人這位,就要用筷子按住魚頭,要么點點魚頭,或者取下一塊魚肉,這叫“剪彩”。然后大家就可以紛紛開動了,倘若不按照這個規(guī)矩,有些地方可能還要被罰酒的。 您說這程序完了吧?一般喝酒場合如此這般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,但是有些地方講究很多,您記著有108杯的故事在后邊等著哩。 先喝魚頭酒的貴賓或主人,接下來用公筷把魚眼給誰,這是“高看一眼”;魚眼有兩只,至少六杯酒;魚骨這個也很重要,這是“中流砥柱”,砥柱要喝酒;魚鰓是魚臉,這叫請您“賞個臉面”,賞臉的最好表示當(dāng)時喝酒;魚嘴這個叫“唇齒相依”,也是吉祥話,必須喝杯感情酒;魚尾給下屬,這是“委以重任”,還可以美其名曰“定(腚)有后?!?/span>,下屬一定回敬一杯信任酒;魚鰭給年輕人,那一定是希望“展翅高飛”,這酒必須要喝;魚腹夾給誰是,那便是“推心置腹”,領(lǐng)導(dǎo)都這樣了是要表示喝酒的;魚鰭不是有兩個么,如果有搭檔、兩口子什么的,還可以說“比翼齊飛”;背鰭還有“一帆風(fēng)順”之意;隨意開動一起喝一個,這叫“年年有余”。 酒局的主賓或東家,若是海量,興致正濃,必定會在接下來的活動中,先喝一個,后碰一個,與諸位能飲善戰(zhàn)者劃拳猜枚,繼續(xù)喝著。 一般的飲酒人在正常情況下,據(jù)估計聽到這里大多都覺得有些害怕了,有的為了規(guī)避魚頭、魚尾酒,直接點個松鼠桂魚,因為魚頭、魚尾都沖上面。要么點個干炸魚塊,免得你敬我勸,往來不休。 其實,酒局吃魚,不用緊張。酒局點魚,飲酒吃魚,皆因都是朋友,相聚在一起,為了調(diào)節(jié)氣氛,筆者還真沒見過都真要大喝108杯的。 在酒宴上,魚盤是個大菜,不會先上,酒過三巡,醉意闌珊,正好借魚助興。如果真是碰上了海量豪飲的喝魚酒者,自個不勝酒力怎么辦?對方要是拿這個規(guī)矩強人所難,讓你尷尬,你不妨也順勢夾片菜葉直接蓋住魚眼,這是“一概不論”“一概不喝”,都別互相傷害,也別難為這條受不完癥的魚了。 龍年夏至,酷暑將至,無論是在飯館、酒店,或者是地攤街邊,也或是大排檔,晚風(fēng)徐徐,點一條魚就著美酒,不管是白酒、啤酒,邀約三五朋友小酌一番,肯定愜意無窮,經(jīng)年之后回憶起來也津津有味,別有樂趣。 中華文化,源遠流長,民族風(fēng)俗,各不相同。對于酒局吃魚的酒文化,國人還有如下講究: 首先,魚頭朝東,魚肚朝北,中國人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,來客貴賓在吃飯時,按照風(fēng)俗習(xí)慣貴賓要坐上座,陪客的要坐在西邊(右方),主人坐在南邊作為主陪招待服務(wù)。為了表示對貴賓的尊敬,上來的菜第一都要照顧到貴賓,盡量讓客人舒服地方便夾菜。魚作為在宴席上的一道特殊大菜,自然要以客人為先,必須把魚頭朝向東,這無疑是對賓客的祝福和尊敬。 其次,一箸定乾坤,二箸開阡陌,箸就是筷子。在餐桌上主人不動魚,其他人是不能先動的。無論古代以及現(xiàn)代,凡是重要的場合,往往都是商人宴請官員,主人宴請貴賓。因此,主人第一筷子將魚腮上的肉夾給最尊貴的客人,魚腮上那一點肉是最好吃的,魚頭尊貴,魚腮上的肉就顯得格外的尊貴,乾坤當(dāng)然就是指天地了。 第三,魚頭不能吃,在高規(guī)格的宴席之上,魚頭是不能吃的,即便是最尊貴的客人也不會去吃魚頭,把魚頭剩下代表著年年有余。 第四,魚不能翻過來,很多時候上面的魚吃完了,下面的還沒吃,這時候不要去翻魚,最好的辦法是用筷子把下面的魚肉摳出來就好了,翻過來代表會出不好的事情。另有說法是,駕車易肇事,行船遇浪翻。 總而言之,中華文化,博大精深,酒局吃魚少說話,多聽主人和貴賓;見機行事不失態(tài),處處留心學(xué)問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