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永泰寺之行記發(fā)表時間:2022-03-20 09:28 文/朱梅 二月末日的下午一點半,我們一行五人,一男四女,從新密市新縣城出發(fā),走鄭登高速,一路不停駛向登封永泰寺方向。 這一天,天氣可真好!陽光明媚,天高氣爽,微風習習,春意盎然,沒有一絲兒云彩,真是個出行的好日子。隔窗望去,遠處那聳立的山峰,格外清晰可見,路兩旁的風景,也一覽無余,盡收在眼底。車在急速飛馳,思緒在美景中游走,一個多小時時間,我們來到了永泰寺所處的山腳下,車停在了一個農(nóng)家院門前。
圖為夕陽映照下的中岳嵩山永泰寺山門。攝影/劉士錕 我們跟著張愛社老師,邊走邊看,來到了永泰寺。永泰寺正門緊閉,兩旁側(cè)門也閉著,給人一種肅穆而立、不言而教的感覺。右側(cè)門一邊墻壁上,映入眼簾的是由凡人的撰文《永泰寺重修記》,我們有點詫異于作者的名諱,或許“凡人”是作者的筆名吧。從撰文中,介紹了永泰寺所處地理位置,歷經(jīng)千年滄桑變遷的歷史故事,到如今屈氏姐妹重塑其明媚的宏愿,很值得人們?nèi)ゼ氉x品味。 圖為中岳嵩山永泰寺山門前宣傳《永泰寺重修記》的大型噴繪版面攝影/馮健人 我們沿著永泰寺的圍墻來到了一個大門緊閉的別院門口,張老師正準備電話聯(lián)系時,恰遇大劉老師從外面回來,為我們向里作了通報。據(jù)說慕名來這里的人很多,而無緣之人是進不到里面去的,更別說見到倍受人們敬仰的屈老師本人了。我們五個人中,只有張老師曾來這里小住過幾日,我們這次之行,皆因張老師的有幸結(jié)緣,才有機會領(lǐng)會屈老師弘揚國學文化博大精深之魅力。 圖為綠樹掩映通向永泰國學基地三號院的青石大道攝影/劉士錕 在等待中,我們好奇地觀察著四周,這里空氣清涼,沁人心脾,萬籟寂靜,沒有一點兒聲響,仿佛一切都凝結(jié)住了似的。遠處稍有幾戶人家房子,也靜悄悄的不見人影,只有旁邊的一條小道上,偶爾有行人悄悄走過。小道不寬,兩人同行不足,湮沒在樹叢中,且蜿蜒向前伸展著,會引人遐想萬千。我們五人靜靜地站在呈現(xiàn)著“習總書記講話”的文化欄前邊,引得沿小道行走的四個中年游客停足觀看,他們順勢借機緣巧合地融入了我們的隊伍中。 圖為通過永泰國學基地月門清楚可見的影壁墻攝影/燕紹杰 約十分鐘時間,我們期盼的那扇門打開了,一位精神抖擻的老者微笑著從里面走了出來,猜想著她應該是大名鼎鼎屈老師了。屈老師身形消瘦,衣著儉樸,慈眉善目,容光煥發(fā),聲音響亮,充滿活力,看不出她真實年齡的一點痕跡。回想起來之前張老師給我們講屈老師的傳奇故事,腦海中早已勾畫出來的一位弘揚國學、心懷大愛、關(guān)愛生命的女性,今日得見到屈老師真人,屈老師還是一位有涵養(yǎng)、有品味、有文化、有思想、有傲骨、有愛心的女中豪杰。 此時此刻,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屈老師身上,我們微笑著打量著她,想著她會允許我們走進門去,不曾想屈老師張口就問張老師,“你們把文化欄上的這幾話讀了幾遍?”相信張老師也會同我們一樣驚愕,張老師羞澀地、誠實地回答“沒有讀”。接下來,屈老師讓我們分男女一字排開站在文化欄前,共讀習總書記的這段話:未來中國,是一群正知、正念、正能量人的天下。真正的危機,不是金融危機,而是道德與信仰的危機。誰的福報越多,誰的能量越大。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,心懷蒼生,大愛無疆。人民有信仰,民族有希望,國家有力量。 圖為大家站在永泰國學文化基地門口習總書記講話的展示文化欄前,共同誦讀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 在張老師帶領(lǐng)下,我們九個人聽從屈老師的要求,集體大聲誦讀了五遍。剛開始大家讀的并不整齊,堅持著讀了三遍之后,再讀就相當整齊且熟練了。屈老師問我們誦讀時有何感想,還問張老師對其中哪一句話感觸最深刻,張老師大聲回答“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,心懷蒼生,大愛無疆。”屈老師及時鼓勵說“你們抓住了這段話的關(guān)鍵,重點是要身體力行認真去做”。屈老師還說:做人,要有正知、正念、正能量, 要心懷蒼生,大愛無疆,這樣才會體現(xiàn)出“人民有信仰,民族有希望,國家有力量”。 然后,我們隨著屈老師和張老師向院子里走去。剛跨進門,就隱約聽到了“歡迎、歡迎”的聲音,我們緊走幾步,看到院子時有幾位身材矮小的孩子,他們微笑著列隊站立兩旁,一邊拍著手一邊說著“歡迎”,還有一位年長者也站在一頭,據(jù)說是陪伴孫子來這里讀書的。我們呈一字形站在里端,與孩子們形成一個大大的U型。我們聽到屈老師稱這些孩子們?yōu)槔蠋煟⒁笏麄兠總€人逐一分享各自成長變化,分享內(nèi)容是先介紹自己,來這里之前有什么表現(xiàn),現(xiàn)在這里讀了哪些書,學到了什么,懂得了什么,知道了什么,有哪些變化,未來有什么樣人生的目標與追求等。 圖為大家站在永泰國學文化基地的小院子里,認真聆聽每個學員對各自成長變化的精心分享 當天,最令我們感動的一幕,就是孩子們的分享活動了。在他們分享自我介紹、成長目標的話語中,了解了我們原本以為只有七八歲、十幾歲的孩子,結(jié)果都已到了十七、十八、十九年齡,最小兩個年齡也有十三歲了。每人分享時間約3分鐘左右,分享內(nèi)容條理非常清晰、語言邏輯性很強,他們大多是在家不聽父母管教被送過來的,反思自己生活上、學習上的種種不良言行,交流著所學所獲,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人生規(guī)劃藍圖。 圖為永泰國學文化基地的學員們在高聲誦讀《弟子規(guī)》 他們分享時,態(tài)度端正,嚴肅認真,一絲不茍,不再是那個曾經(jīng)調(diào)皮的小孩子。無論是開始分享,還是結(jié)束分享,他們都很有禮貌,弓身行禮,侃侃而談如行云流水。其中,我們叫小王的那個孩子,分享時畢恭畢敬,還將“學做王陽明”作為他的人生成長目標。屈老師采用賞識教育理念,要求每個人分享時,要求認真聆聽,并由衷地送上熱烈掌聲。我們一次次被孩子們感動著,聽著他們講述著自己的故事,感慨萬千,掌聲雷動,熱淚盈眶。 圖為嵩山永泰國學文化基地的學員們,天天堅持誦讀《弟子規(guī)》,持之以恒不改變 其實,這些孩子們來寺院前,原生家庭生活并不幸福,不僅沒有親情,還嚴重地缺失愛。有的雙親都在,父母關(guān)系不和諧;有的是單親家庭,或有一方是養(yǎng)母或養(yǎng)父;有的雙親皆無,跟著親戚生活。來寺院后,在屈老師的關(guān)愛與引領(lǐng)下,每天生活的很幸福,讀書學習、做操鍛煉成了每天的必修課,生活有規(guī)律,行為有準則,學會了自律,改變了不良行為習慣,有了追求人生目標與動力。相較于眾多家庭孩子而言,人生大愛莫過于此吧! 圖為家長們接受分享,見證孩子們在屈玉榮老師的關(guān)愛引領(lǐng)下,每天生活、學習后的的幸福和變化 分享活動是在“生命之河”歌聲中結(jié)束的。分享成長故事之后,我們與孩子們圍成一圓圈,大家伴著音樂歌聲一起唱著,做著表達詞意手勢動作。我們一邊欣賞一邊學著孩子們做動作的樣子,盡管做的沒有他們做的好,但我們都認真地唱著比劃著。歌聲洋溢在小院子里,這片空間中充滿了愛的味道,這里不是課堂勝似課堂,不是學校勝似學校,甚至是一所拷問心靈、塑造人生、成就未來的社會大學。相信孩子們在經(jīng)歷了一次又一次地分享中,會用心去準備、用心去思考與認真反思中,不斷地去認識自我、改變自我、成就自我,并一定會慢慢地學會長大,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。 圖為由劉士錕班長帶領(lǐng)大家堅持做好五行健身操,不斷強身健體 屈老師胸有大愛,她把這里的孩子們當作親人,把每一位來訪者都當成了家人,當然今天來造訪的我們也是她的家人。分享活動結(jié)束后,屈老師邀請我們進她的住室,掏出一把張老師帶給孩子們的棒棒糖,想給我們每人發(fā)一個,我們笑而拒絕,她卻說我們都是孩子,瞬間家人的感覺更深厚了。屈老師的住室不算寬敞,室內(nèi)擺設簡單,干干凈凈、整潔有序,她生活儉樸、勤儉節(jié)約,為人謙虛禮讓、尊老愛幼,做事謹言慎行、追求卓越。屈老師洞察能力極強,她知識淵博、思維深邃,她有自己的人生追求,如今年為自己立下了“和睦十萬家庭”、“栽一萬棵樹”的宏偉夙愿。 圖為嵩山永泰寺南的拍攝電影《少林寺》中牧羊姑娘放羊的現(xiàn)場“牧羊女樹”,也叫“孝親母女樹” 時間過的真快,不知不覺已經(jīng)四點多了,我們起身與屈老師道別后,本想著去后面山上看一看就返回新密,但屈老師堅持著一定要我們回來,吃她做飯后再離開。屈老師建議讓小劉老師領(lǐng)我們上山,于是我們跟著小劉老師沿著那條小道來到了“萬人功德路”。我們聽張老師說,這條路是多少年前由屈老師帶領(lǐng)上萬人自愿自發(fā)修建起來的,從表面上看,它是一條由各種各樣的石頭鋪成的約有半米寬的上山小路,走著走著,發(fā)現(xiàn)前面有一段路中斷了,大小不一的石塊散落在山波上,原來是被今年720特大洪水沖跨了。此時,恰遇從上山下來的幾個游客,尋問了一下前方路程情況,也因時間已近5點,我們便決定下山,回頭看向山坡,發(fā)現(xiàn)我們并沒有走多遠。 返回寺院時,屈老師沒想到我們會這么快回來,她說來不及做大餐了,改為煮元宵了。我們望著盆里漂浮著的十個大元宵,黑黑的芝麻隱約可見,張老師給每人碗里盛了兩個大元宵,這那里是元宵啊,這分明是屈老師對我們滿滿的關(guān)愛與期望啊。我們被深深地感動了,感激之余,吃著元宵,喝著元宵湯水,瞬間一股暖流涌進我們心里,全身曖洋洋的,仿佛沿著血液在周身慢慢地流淌著。 這時,上午來拜訪屈老師的三人都回來了,其中一位是新密的老鄉(xiāng),也是一位國學愛好者,他為我們講解了未來寺院與父系山合作學院的發(fā)展前景,一位是登封的音樂老師,一屈清唱電影《少林寺》主題屈“牧羊屈”,聲音甜美,清脆婉轉(zhuǎn),令人回味,畫面感極強,電影中的牧羊女猶如在眼前一般。 時間來到了近六點時分,我們真的要起身回去了。屈老師跟著我們走了出來,我們想請屈老師她留步,而她卻說家人要走了,一定要送到了門口,還說下次一定做大餐。屈老師真誠地愛著每一個人,她的教育是言傳身教,與她相處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贊。屈老師每天身上都是滿滿的正能量,隨時隨地從她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東西,尤其是她的精神氣很值得我們學習,這也正是眾多人來寺院看望她的動力。 圖中(右二)為本文作者朱梅 這次永泰寺之行,盡管只有短短的一個下午,已給我們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?,F(xiàn)在,當我們每天堅持做操、誦讀《弟子規(guī)》時,就會想起那里的人、那里的元宵,就連做操與誦讀的情感上也同以往不一樣了,不知不覺又上了一個新臺階。
|